氯丙嗪的镇静和降温作用的实验方法改进
盐酸氯丙嗪别名氯普马、可乐静、冬眠灵,系吩噻嗪类之代表药物,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通过阻断中脑-边缘叶及中脑-皮质通路中的多巴胺受体而产生镇静效应,与镇痛药合用,可治疗癌症患者晚期的剧痛。同时,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丧失调节体温的作用,机体的体温随环境温度而改变。①但与解热镇痛药不同的是,氯丙嗪不但能降低发热患者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因此,临床常用于低温麻醉、人工冬眠和精神分裂症等,用于小儿高热惊厥及严重中暑的患者抢救也有一定的疗效。②③氯丙嗪也始终是药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经典内容。然而,在常规的“氯丙嗪的镇静和降温作用”的实验教学中,只设计了正常环境温度和人工低温环境,使学生往往只了解到氯丙嗪与物理降温的协同效果,而容易忽略氯丙嗪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对机体体温产生的影响,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氯丙嗪干扰体温调节功能这一知识点的充分理解。为此,我们改进了实验方法,把环境温度设计为室温和变温两种,变温即实验小鼠既经历低温环境又经历高温环境,以更好地说明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导致的小鼠体温的变化规律,探究氯丙嗪干扰体温调节功能的核心所在,并把医学统计学知识引入到实验数据的处理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不但加深了对氯丙嗪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提高了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同时也使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更能充分体现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干扰作用。
1 实验方法
将一个教学班分为8个小组,每小组取ICR小鼠4只,称重标记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为实验组,丙、丁为对照组,观察小鼠正常活动及精神状态。用兽用电子体温计检测正常体温,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然后甲、乙两小鼠腹腔注射0.08%盐酸氯丙嗪溶液0.1m1/10g,丙、丁两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用药后将甲、丙两小鼠先后置于8℃冰箱、40℃干燥箱、8℃冰箱分别20min、15min、15min,即环境温度经历先降温后升温再降温的变化过程,检测小鼠体温观察小鼠的活动情况并记录;乙、丁两小鼠则置于正常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分别于20min、35min、50min时间点检测小鼠体温观察小鼠的活动情况并记录。最后汇集整个教学班的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室温条件下和变温条件下服用氯丙嗪的小鼠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的小鼠体温变化的不同。
2 实验结果
给予生理盐水的小鼠无论处于何种环境温度都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给予氯丙嗪的小鼠则自主活动逐渐减少,直至完全疲软安静,但给予氯丙嗪置于室温环境的乙小鼠相对低温环境的甲小鼠容易唤醒。说明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物理降温有协同效果。各组小鼠给药前的正常体温接近,无差异。给药后小鼠的体温变化见图1和图2: 由D1可以看出,给药后对照组丁小鼠的体温稳定,而实验组乙小鼠的体温一直呈下降趋势,且每一时间点测得的体温都较对照组丁小鼠的体温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了氯丙嗪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能降低正常小鼠的体温。
由图2则不难看出,经历环境温度波动的对照组丙小鼠体温只是略有变化,而实验组甲小鼠每一时间点测得的体温较对照组丙小鼠的体温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氯丙嗪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后,小鼠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置于冰箱)时小鼠体温降低,反之,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置于干燥箱)时小鼠体温升高,再次置于低温(冰箱)则小鼠体温又下降,实验发现小鼠第二次置于冰箱时测得的体温低于第一次置于冰箱时测得的体温。
对比图1和图2可以看出,给药后20min,服用氯丙嗪置于变温环境的甲小鼠体温明显低于置于室温环境乙小鼠的体温,说明氯丙嗪与物理降温有协同效果。
3 讨论
实验中考虑到小鼠不耐寒冷,因此冰箱温度不能设置太低,本实验中设置为8℃,时间也不宜过长,不超过20min。小鼠也不耐高热,故而将干燥箱温度设置为40℃。测定体温时,兽用电子体温计插入的深度和时间必须前后一致,以减少误差。
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增加了变温环境的设计和处理,即环境温度经历先降温后升温再降温的变化过程,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到,氯丙嗪干扰体温调节功能的核心是破坏了机体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干扰了正常的散热机制,在药物的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能力丧失,在低温环境中体温下降,而在高温环境中体温上升,是体温调节功能破坏的充分表现,从而更好地区分氯丙嗪与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作用的区别,而不是简单的把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干扰理解为降温或解热作用。④
本实验中,在变温条件下,小鼠第二次置于冰箱时测得的体温低于第一次置于冰箱时测得的体温,其原因可能是经历冰箱到干燥箱再到冰箱这样的环境波动后,小鼠的体温调节中枢对冷热刺激更为敏感,也可能是某种生理原因,小鼠反复多次测定体温后直肠出血,导致体温丢失。
此外,通过对小鼠活动状态的观察,加深了学生对氯丙嗪引起的震颤、运动障碍、静坐不能、流涎等多种中枢不良反应的认识。⑤
总之,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大家分工合作,积极主动,认真忙碌,汇集的全班数据满足统计学要求,便于学生利用医学统计学知识来处理和分析,使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很好地运用和巩固了统计学知识,确保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更具有说服力。
本文由专注于机能学仿真实验平台开发的公司河南恒茂创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网络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微信号:jiqirenba,电话:0371-63506721